綜合以上討論,我們可以瞭解到中國要加入CPTPP是玩真的,因為水面下中日雙方至少已經接觸一年以上。
新謠組合之間的交流也非常頻密,每當有小組舉行新歌發表會,他們都不忘邀請其他的小組前來參與或是成為特別嘉賓。近期最引人矚目的新謠活動莫過於2014年在書城(百勝樓,Bras Basah)主辦的「重聚歷史現場,回看傲氣青春——《我們唱著的歌》新謠分享會」。
科技的發展致使人們的娛樂與消費模式逐漸改變,人們也不再仰賴傳統的主流媒體獲取資訊,種種有利於新謠發展的條件已不復存在,後來的新謠演唱會也難免落入懷舊的窠臼,且已經難以發揮傳遍大街小巷的影響力了。鄧寶翠導演將這場盛況空前的分享會拍成了《我們唱著的歌》新謠紀錄片,並於2015年的第26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上進行首映。隨著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家庭日增,「母語」的使用率減少,現今越來越多學生在修讀「母語科」時大都倍感壓力,其中的「母語」就包括了華語。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此外,主流的廣播電台也是新謠小組發表自創歌曲的平台。因此,讓更多聽眾聽見新謠,成為許多詞曲創作人寫歌的動力。
新謠演唱會的目標受眾,也可從副標題中出現的「重逢」,宣傳文字中的「團聚」一探究竟,不外乎是為了召集「老朋友」同歡共樂的場合。90年代,新謠創作者在離校之後加入創作流行音樂的領域,因身份與心情的轉變,使原來清新質樸的新謠走上商業化的道路,引用王昌偉教授的話說,「新謠經歷了『自我界定本土』到『以商業包裝本土』的演變」。小陸媽咪懷孕後,一度很沮喪的想,是否要放棄這持續了兩年多的「十分鐘快速甩油操」呢?那……我的蝴蝶袖、虎背熊腰,不就又要捲土重來了嗎? 我評估自己……反正也很常趴趴走,體質還不差,應該沒有嬌貴到連十分鐘的運動都不能做吧?再者,這組健身操的動作大多是緩緩的,以拉筋為主,有幾個稍大的動作可以靠自己發揮創意改變動作、適度調整難易度,調節成簡單一些,只要身體做起來不覺得不舒服就可以。
健身操百百種,小陸媽咪唯一偏好「十分鐘快速甩油操」。,優雅孕媽不發胖,懷孕,運動,孕婦,體重控制,陸昕慈],author_key:bookdigest,author_name:精選書摘,category_key:health,category_name:健康,type_key:book-digest,type_name:書摘,channel_key:[],channel_name:[]}} 於是,我繼續嘗試每天跳十分鐘,不知不覺也持續整個孕期。如果能風雨無阻天天堅持每天十分鐘,大約三個月後會覺得自己的手臂線條開始緊實、腰部曲線略有增加,大腿跟屁股的贅肉更是有稍微結實一點,最棒的是──連腰痠背痛、駝背的老毛病都有改善。身型也會因此鬆弛、累積過量的體脂肪。
孕期適度運動的優點: 提升孕婦的體力 改善懷孕的心情 增加睡眠的品質 減緩體型的變化 保持身體的靈活 加強心肺功能、肌耐力,減少因少動而引發的腰痠背痛 是不是好處多多呢? 無論妳選擇什麼運動方式,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與寶貝的健康,讓我們為了自己與寶貝,動起來。相關書摘 ▶《優雅孕媽不發胖》:懷孕三階段對於營養有不同需求,該如何控制體重?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優雅孕媽不發胖:【全插畫圖解】熟齡孕媽咪養胎不養肉 聰明吃、快樂動 好孕全記錄。
這還真的不一定,要看每個孕媽咪的體質,尤其懷孕初期還不太穩定,孕媽咪一定要衡量自己的身體狀況,千萬不要勉強。文:陸昕慈 小陸媽咪是個非常懶惰的人,超不愛運動的,所以年輕時代的減肥幾乎都是靠節食,很不健康。看看手臂、大腿與屁股,覺得自己雖然是「擴大」了一些,但是肉肉的線條並沒有鬆弛,還蠻有成就感的呢馬來西亞的王舡慶典發源於中國閩南地區的送王船慶典,除了能在台灣看到盛大的慶典活動外,如今在中國閩南、馬來西亞馬六甲一帶仍能見到,而馬來西亞華人亦稱送王船為「王舡」。
直到改革開放後,福建泉州同安、廈門、漳州海澄等地區廟宇與文化工作者才努力重建送王船習俗的,再加上中國官方也希望透過祭典活動擴散觀光、文化與經濟的對外影響力,因此送王船活動才得到重視。委員會提到,送王船儀式喚起了祖先遠洋航行的歷史記憶,漁民在遭遇海難等事件時重塑了社會聯繫,並尊重人與海洋之間的和諧,以及見證了社區之間的跨文化對話。送王船的意涵在於,人民通過祭海神、悼念海上遇難的英靈,祈求海上靖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送王船同時被中馬兩國視為共同的遺產。在馬來西亞,可以在課堂上、宴會慶典、甚至選舉活動上,都能見到班頓的存在。
新加坡俗民文化:小販中心同樣被委員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就是台灣觀光客較熟悉的新加坡小販文化了。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的介紹,那些在海上死亡的人被視為「好兄弟」,因此送王船的儀式開始時,人們會聚集在海邊,歡迎王爺到廟宇或宗族大廳,同時豎起燈柱,以召喚「好兄弟」,並將他們從孤獨的折磨中解放,因此送王船的儀式有「行善」的意涵。
Photo Credit: 中央社新加坡「小販中心」不僅是當地庶民美食中心,更是重要的文化記憶。1963年獨立後執政至今的人民行動黨,為把新加坡打造成衛生、乾淨的國家,因此整頓早年在街頭營業的攤販,以保持環境的衛生。
另一方面,小販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有助於促進對不同宗教、文化的了解。委員會24名成員決定採納先前專家評估團的建議,讓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班頓(Pantun)是馬來語詩歌的意思,流傳於馬來世界(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汶萊等地)的一種詩歌,通常一首班頓有4行,前兩行是提示,後兩行是表達含義,至於6行和8行組成的班頓則屬少數。根據《故事》的介紹,由於18世紀後半到19世紀,東南亞的霍亂、鼠疫等傳染病盛行,因此當地華人社會以原鄉的王爺信仰與送船習俗來驅瘟解厄,所以勇全殿、清華宮等廟宇就承載了送王船的傳統,在19世紀下半葉每隔5至8年會送王船。Photo 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馬六甲的王舡文化馬來世界的傳統詩歌Pantun目前,馬來西亞擁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瑪蓉舞(Mak Yong)、冬當沙央(Dondang Sayang)、馬來武術(Silat),以及今年被列入名冊的送王船,還有馬來西亞與印尼共同申遺的班頓詩(Pantun)。《中央社》報導,評估團認為新加坡小販文化符合申遺5大條件,包括小販文化是新加坡人生活的一部分,在其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為不同世代的新加坡人民提供了身分認同感及延續性。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以下簡稱委員會)在12月17日,公佈本年度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其中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印尼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班頓詩」,以及新加坡「小販文化」均成功申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臉書為小販中心的成功申遺祝賀,李顯龍除向協助申遺的人士致謝外,也感謝多年來滿足了國人們口腹之樂、滋潤了國家精神的一代又一代的小販。
《中央社》報導指出,新加坡政府在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興建小販中心(或稱熟食中心),讓街頭的流動攤販集中在乾淨與衛生的環境中營業,而這些小販中心,當地人多稱之為Hawker Centre或Food Centre。除了小販文化,新加坡植物園(Botanic Gardens)在2015年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新加坡第一個被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中的世界文化遺產。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報導,馬六甲最後5次的送王船慶典分別是在1905、1919、1933、2012及2020年舉行,每次均由馬六甲的勇全殿、清華宮、華德宮、清侯宮及玉華宮聯合舉行。中國《中新網》報導,馬六甲的送王船和廈門的「閩台送王船」分別在2012年和2011年入選各自國家的文化遺產,而且馬六甲和廈門等地的送王船文化交流亦相當頻繁,如馬六甲勇全殿不僅參與過當地的送王船儀式,也和漳州進發宮結為兄弟宮廟。
因此在2017年,中國與馬來西亞宣布共同為送王船申遺。如今在馬來西亞保存最完整的送王船文化史料的,就是馬六甲的勇全殿。隨著時代的變遷,送王船慶典已從起初的驅瘟逐疫需求,轉變為凝聚馬來西亞華人文化認同的民俗活動。圖為當地知名的忠忠小販中心(Chomp Chomp Food Centre)。
《故事》也提到,儘管送王船習俗起源自中國,但早年因文革期間被視為迷信活動而停辦。班頓也被用作解決衝突的外交形式,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溫和地討論重要問題的方法。
由於二戰後衛生條件改善,送王船儀式曾停辦一段時間,直到 2001 年才陸續復辦。「如果沒有他們的汗水、辛勞和對奉獻精神,就不會獲得這樣的肯定
除了小販文化,新加坡植物園(Botanic Gardens)在2015年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新加坡第一個被列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名錄中的世界文化遺產。《中央社》報導指出,新加坡政府在1960年代末到1980年代興建小販中心(或稱熟食中心),讓街頭的流動攤販集中在乾淨與衛生的環境中營業,而這些小販中心,當地人多稱之為Hawker Centre或Food Centre。
根據《故事》的介紹,由於18世紀後半到19世紀,東南亞的霍亂、鼠疫等傳染病盛行,因此當地華人社會以原鄉的王爺信仰與送船習俗來驅瘟解厄,所以勇全殿、清華宮等廟宇就承載了送王船的傳統,在19世紀下半葉每隔5至8年會送王船。委員會24名成員決定採納先前專家評估團的建議,讓新加坡小販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送王船的意涵在於,人民通過祭海神、悼念海上遇難的英靈,祈求海上靖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此送王船同時被中馬兩國視為共同的遺產。中國《中新網》報導,馬六甲的送王船和廈門的「閩台送王船」分別在2012年和2011年入選各自國家的文化遺產,而且馬六甲和廈門等地的送王船文化交流亦相當頻繁,如馬六甲勇全殿不僅參與過當地的送王船儀式,也和漳州進發宮結為兄弟宮廟。
直到改革開放後,福建泉州同安、廈門、漳州海澄等地區廟宇與文化工作者才努力重建送王船習俗的,再加上中國官方也希望透過祭典活動擴散觀光、文化與經濟的對外影響力,因此送王船活動才得到重視。新加坡俗民文化:小販中心同樣被委員會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就是台灣觀光客較熟悉的新加坡小販文化了。
另一方面,小販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有助於促進對不同宗教、文化的了解。委員會提到,送王船儀式喚起了祖先遠洋航行的歷史記憶,漁民在遭遇海難等事件時重塑了社會聯繫,並尊重人與海洋之間的和諧,以及見證了社區之間的跨文化對話。
由於二戰後衛生條件改善,送王船儀式曾停辦一段時間,直到 2001 年才陸續復辦。《故事》也提到,儘管送王船習俗起源自中國,但早年因文革期間被視為迷信活動而停辦。